关于举办2025年中国科大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的通知

2025-09-28 | 查看: 32

为引导师生关注公共管理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决定举办2025年中国科大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参赛对象

参赛学生以MPA在读研究生为主,欢迎学院公共管理科学学位与法律硕士、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以及MPA毕业生积极参与。指导老师由学院在职老师(含博士后)担任。

2、参赛方式

组队参与,每支队伍学生3-5人,指导教师1-2人,每人仅可参加一支队伍,每支队伍可提交一个参赛案例。建议组队学生MPA在读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为主,公共管理科学学位与法律硕士、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以及MPA毕业生不超过2名。所有参赛学生自由组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鼓励各相关专业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交叉组队。

3、选题范围

参赛队伍应紧密围绕我国当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面临的重大或热点问题。建议围绕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网络空间治理与数据安全”“双碳政策与环境管理”“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政府绩效与机关事务管理”“健康科技与健康治理等主题开发高质量案例,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成果。

 4、比赛形式

本届案例大赛分为形式审查、文本评审和现场决赛三个阶段。

1形式审查:案例研究中心对提交的案例正文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的篇幅、格式、重复率、匿名性等方面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不予进入下一阶段

2文本评审:案例研究中心组织评审专家根据案例正文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进行匿名评审评分标准见附件1。根据评委打分情况,确定进入决赛的队伍及案例。

3现场决赛:根据决赛队伍随机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一对一现场对决,对决形式为两支队伍现场陈述各自的案例正文及分析报告,并进行现场问辩。决赛评委对每支队伍的案例文本质量、现场展示水平和现场问辩表现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附件1。根据队伍的得分排序,确定比赛名次。
         5、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应由案例正文、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3部分组成,并附上查重报告。

1)案例正文要求

案例要基于真实事件。案例正文要对事件进行完整描述,要突出真实性、代表性和冲突性,要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议点。通过陈述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展现事件发展或决策的制约因素和困境。

案例正文一般应包括:标题、案例摘要、引言、正文、结束语、附录等部分(为便于评选,请将附录放在案例分析报告之后)。案例正文不超过15000字。请在案例正文结尾处准确标明正文字数,图片、表格、脚注、尾注及附录等内容不计入字数统计。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

案例分析报告要运用公共管理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相关背景和决策要素,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特别鼓励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

案例分析报告应置于案例正文之后,另起一页,存在同一文档内。案例分析报告不超过15000字。请在分析报告结尾处准确标明字数,图片、表格、脚注、尾注及附录等内容不计入字数统计。

3)调研报告要求

调研报告应围绕调研发现的实际问题和有效举措,系统地收集一手资料,详细了解有关事件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应论点鲜明、方法科学、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建议或经验模式,能够为公共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报告应置于分析报告之后,另起一页,存在同一文档内。调研报告不超过4000字。请在调研报告结尾处准确标明字数。

参赛案例基本结构排版要求见附件2

4)作品重复率要求

参赛案例正文、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置于同一文档内检测。参赛案例的文本重复率不得超过10%,检测结果以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为准。

   6、时间安排

1)组队报名:1028日前。学生自由组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为保证每队有充足的案例讨论时间,原则上每位老师指导的队伍不得超过5含联合指导。各参赛队伍队长在线提交参赛报名表(附件3)。

2提交案例题目和摘要:待定。为不影响后续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所有参赛队伍须提交队伍信息、案例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至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参赛系统。具体时间根据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赛程安排,另行通知。

3)提交案例正文、分析报告、调研报告与查重报告:待定所有参赛队伍将已完成的案例正文、分析报告以及查重报告发送至邮箱ustccase@163.com确保参赛队伍有相对充足的案例开发时间,具体提交时间根据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赛程安排,另行通知
    4)组织案例评审与决赛:202629日前。各参赛队伍提交参赛作品后即组织形式审查、文本评审与现场决赛。

  7、奖励办法

1)奖项设置:本届案例大赛将根据报名情况以及专家评审结果,合理设置一、二、三等奖、优秀奖、最佳指导教师奖、最有价值队员奖等奖项,由学院颁发荣誉证书。

2)获奖案例优先推荐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或参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金融案例中心等学院认定的案例库。

3)获奖案例根据实习报告要求改写后,可替代实习报告提交,获得专业实践环节学分;案例获得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奖项或入选学院认定的案例库,等同于相应级别的学术论文;案例指导老师根据学院绩效管理办法核算对应绩分,纳入年度科研绩效。

 8、联系方式

MPA教育中心412办公室洪老师(0551-63492211);

MPA教育中心521办公室周老师(0551-63492277)。

特此通知。

 

 

附件:

附件1:文本评审与现场决赛评分标准.pdf

附件2:参赛案例基本结构与排版要求.pdf

附件3:案例大赛参赛报名二维码.pdf



 

公共事务学院案例研究中心

2025926